2024-07-05
在测试样品水分活度时,稳定的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对样品进行研究、把控。水分活度数据的一致性和分析时间通常会困扰着用户,几分钟得出的测试结果数据是否可靠呢?速度和准确是否可以兼得呢?本期我们将从仪器及样品为出发点,介绍如何获得稳定的数据结果。
三、仪器判定数据终点的方式
1. 固定时间判定:时间可控,速度更快,但部分样品数据不稳定。如常能见到的几分钟内即可得到结果。通常适用在对数据一致性要求相对较低的情况。
2. 数据稳定时间判定。例如要求数据在持续2min内波动不超过0.001aw。此种方式要求波动范围越小且稳定持续的时间越长,分析时间会越长,但数据结果会更加接近样品蒸汽压达到真正平衡时的水分活度,适用于对数据一致性要求较高的情况。
下图中,记录了某样品,要求数据2min内波动不超出0.001aw,可以看出在幅图中,由于2min波动超出0.001aw,仪器判定超出范围,所以继续平衡 ,在图二中,满足了要求,并判定结果。
(图一)
(图二)
四、样品
在基于仪器数据一致性符合检测要求的前提下,对于同一个样品来讲,样品的存储包装、所处环境、前处理、样品的组分变化都会影响到样品本身水分活度的变化。
1. 存储包装:包装材质,密封性不同,随着存储时间的增加,样品水分活度产生的变化会越大。
2. 环境:环境湿度的变化会影响样品水分活度的变化,样品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越长,影响越大。
3. 前处理:通常液体、半固体样品无需处理,对于整块类样品来讲,建议处理成小块,但不建议粉碎,通常粉碎的过程会有水分的损失。
4. 样品组分变化:产品加工工艺配方变化,可能会导致样品水分活度变化。
综上所述,想要得到稳定的水分活度测试结果,需要根据样品类型、数据一致性要求选择合适的数据终点判定方式,同时需关注样品的处理及所处环境的温湿度因素。
Delivering Growth – in Asia and Beyond.